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——粮食产能首成约束性指标
发布日期:2024-01-28
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,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,其分量举足轻重、意义非同寻常。无论是强调当期粮食产量还是预期粮食产能,都体现了中央对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视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。比如,谷物和谷物粉进口依然存在,大豆仍将是进口量最大的粮食品种。随着城镇化推进和消费升级,粮食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,而粮食生产又面临水土资源的硬约束。
2021年,农业农村部计划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,任务量比去年增加25%。同时,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,开展保护性耕作6000万亩。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,确保耕地数量,要坚决遏制“非农化”、防止“非粮化”。18亿亩耕地是吃饭的家底,必须坚决守住红线。同时,由于我国耕地总量少,不可能什么都种,必须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,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。唐仁健表示,粮食产能要确保在1.3万亿斤以上。从品种看要做到“两稳一增”:
稳口粮,即确保口粮绝对安全,南方双季稻扩种的面积要稳住、单产要提高,黄淮海和西北地区小麦面积要力争有所恢复;
增玉米,要重点扩大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玉米面积;
稳大豆,要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,力争面积稳定在1.4亿亩以上。
保障粮食安全,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,而种子和耕地就是“两藏”战略的两个要害。
2025年,玉米6.3亿亩以上
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,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为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。政策环境不断优化。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提出,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,保障粮、棉、油、糖、肉、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。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持续加大支持力度,为加快推进种植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市场驱动更加强劲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,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,国内消费潜力将不断释放,以粮食为主转化的肉蛋奶消费将持续增加,以绿色安全为特征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将不断扩大,为种植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。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。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深入推进,现代科技与农机农艺正深度融合,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加快集成推广,将为种植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。设施装备不断强化。到2025年将建成10.75亿亩高标准农田,改造提升1.05亿亩高标准农田,以此稳定保障1.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。农机装备创新发展,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推进,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,将为种植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条件。改革释放更多红利。农村改革全面深入推进,利益分配制度不断完善,规模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,将为种植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综上所述,“十四五”时期是推进种植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,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,抓住机遇、创新思路、完善政策、强化支撑,加快促进种植业全面转型升级,开启我国现代种植业发展新征程。
©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交通大学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数据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