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砂叶螨
小藜
灰绿藜
地肤
猪毛菜
萹蓄
酸模叶蓼
酸模
凹头苋
空心莲子菜
牛筋草
野艾蒿
朱砂叶螨(Tetranychus cinnabarinus)属蜱螨目,叶螨科。别名:棉红蜘蛛、棉叶螨、红叶螨。
主要为害玉米、高梁、谷子、向日葵、桑树、葡萄、豆类、棉花、枣、柑橘和黄瓜等。以成、若螨聚集叶背刺吸I叶片汁液,被害处呈现失绿斑点或条斑,刚开始为害时不易被查觉,在为害重时叶片呈灰白色,逐渐干枯,尤其在干旱年份为害十分猖獗,使玉米减产严重。
分布在全国各地。
一年发生10~20代(由北向南渐增),越冬虫态及场所随地区而不同,在华北以雌成螨在杂草、枯枝落叶土缝中越冬;翌春气温达10℃以上,即开始大量繁殖。3-4月先在杂草或其他寄主上取食,作物出苗后陆续向田间迁移,每雌产卵50~110粒,成螨寿命19~29天,可孤雌生殖,其后代多为雄性。幼螨和前若螨不甚活动。后若螨则活泼贪食,有向上爬的习性。先为害下部叶片,而后向上蔓延。繁殖数量过多时,常在叶端群集成团,滚落地面,被风刮走,向四周爬行扩散。
有丙炔螨特(克螨特)、托尔克(苯丁锡)、尼索朗(噻螨酮)、阿波罗(四螨嗪)、霸螨灵(唑螨酯)、速螨酮(哒螨酮)、牵牛星(哒螨酮)、扫螨净(哒螨酮)、螨代治(溴螨酯)、阿维菌素,轮换使用防治2-3次,重点防治玉米中下部叶片的背面。
小藜( Chenopodium serotinum )一年生草本,高20-50厘米。
茎直立,有分枝,具角棱及条纹。叶互生,具柄;叶片长卵形或长圆形,边缘具波状牙齿,中、下部叶片近基部有二个较大的裂片,叶两面疏生粉粒。花序穗状,腋生或顶生;花两性;花被片5,淡绿色。胞果包于花被内,果皮上有明显的蜂窝状网纹。种子双凸镜状,黑色,有光泽。幼苗子叶2,条形;初生叶2,条形,叶背有粉粒;后生叶基部常有2个短裂片。种子繁殖。
除西藏自治区外,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
为旱田常见杂草,生于农田、河滩、荒地和沟谷湿地。花期6-8月,果期7-9月。
灰绿藜(Chenopodium glaucum)別名:翻白藜、小灰菜。一年生草本,高10~35厘米。茎自基部分枝,斜上或平卧,有沟槽与条纹;叶片厚,带肉质,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2~4厘米,宽0.5~2厘米,顶端急尖或钝,边缘有波状齿,基部渐狭,表面绿色,背面灰白色、密被粉粒,中脉明显,叶柄短;花簇短穗状,腋生或顶生,花被裂片3~4,少为5;胞果伸出花被片,果皮薄,黄白色;种子扁圆,暗褐色。
分布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江苏省、浙江省、湖南省等省区。为旱田常见杂单,多生于低温的旱田、路边及轻盐碱地。花期6-9月,果期8-10月种子繁殖。
地肤(Kochia scoparia)别名:扫帚苗、蒿蒿头、独扫帚。一年生草本,株高达50~150厘米;茎直立,多分枝,分枝与小枝散射或斜升,淡绿色或浅红色,幼时有软毛,后变光滑;叶片线形或披针形,长3~8厘米,宽0.4~1.2厘米,两端均渐狭细,全缘,无毛或有短柔毛,无柄;花无梗,1-2朵生于叶腋,花被5裂,下部联合,结果后,背部各生一横翅;胞果扁球形,包在草质花被内。
分布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区。为常见旱田杂草,生于田间、路旁及村舍附近。花期6~9月,果期8~10月。
猪毛菜(Salsola collina)别名:猪毛英、沙蓬、三叉明科、札蓬棵。一年生草本。高达100厘米;茎近直立,通常由基部向上多分枝;叶条状圆柱形,肉质,长2-5厘米,宽0.05~1厘米,先端具小刺尖,部稍扩展下延,深绿色或有时带红色,光滑无毛或疏生短糙硬毛;穗状花序,小苞叶2片,狭披针形,先端具刺尖,边缘膜质,花片5,透明膜质,披针形,果期背部生出不等形的短翅或草质突起;胞果倒卵形,果皮膜质;种子横生或斜生。
分布于我国东北、华北及甘肃省、陕西省、宁夏回族自治区、青海省、四川省、云南省、西藏自治区等省区。
为北方地区常见的旱田杂草,多生于田间、荒地及沙质地。花期7-9月,果期8-10月。种子繁殖。
萹蓄( Polygonnm aviculare )别名:鸟蓼、底蓼、扁竹、竹鞭菜、竹节草、猪芽菜。一年生草本。高1~40厘米,常有白粉;茎丛生,匍匐或斜升,绿色,有沟纹;叶片线形至披针形,长1-4厘米,宽6-10厘米,顶端钝或急尖,基部楔形,近无柄,托叶鞘膜质,下部褐色,上部白色透明,有明显脉纹;花1~5朵簇生叶腋,露出托叶鞘外,花梗短,基部有关节,花被5深裂,裂片椭圆形,暗绿色,边缘白色或淡红色,雄蕊8,花柱3裂;瘦果卵形,长0.2厘米米以上,表面有棱,褐色或黑色,有不明显的小点。
分布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江苏省、安徽省、江西省、湖南省、湖北省等省区。为常见旱田杂草,多生于田间、路旁及河边湿地。花果期6~9月。种子繁殖。
酸模叶蓼(Polygonum lapathifolium)别名:水红花、大马蓼、旱苗蓼、斑蓼、柳叶蓼。一年生草本。株高达20-120厘米;茎直立,上部分枝,无毛;叶片披针形、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,长5~12厘米,宽1.5~3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表面中部常有新月形紫黑色斑块,主脉及叶缘被刺毛,背面具腺,叶毛或具稀疏缘毛:圆锥序由数个花穗组成,花穗顶生或腋生,长4-6厘米,较紧密,近直立,具长梗,侧生花穗较小,被腺,苞漏斗状,无毛,先端斜形,具稀疏缘毛,内含数花,花被淡绿色或粉红色,长0.2-0.25厘米,通常4深裂,被腺点,外面2裂片各具3条显著凸起的脉纹,脉纹先端叉分为2钩状分枝雄蕊通常6枚,花柱2个,向外弯曲;果实黑褐色,有光泽,圆卵形,侧扁,微具棱,长0.2~0.3厘米,包于花被内。
分布于我国东北、河北省、内蒙古自治区、陕西省、宁夏回族自治区、山东省、安徽省、湖北省、湖南省和广东省等省区。 为常见田间杂草,多生于池沼边及低洼湿地。花期6-8月,果期7~10月。种子繁殖。
酸模(Rumex acetosa)别名:山菠菜、野菠菜、酸溜溜、牛舌头棵、水牛舌头、田鸡i脚、土大黄。多年生草本。高30-100厘米,根茎肥厚,黄色。茎直立,细弱,通常不分枝。基生叶有长柄;叶片长圆形至披针形或卵形,长5~11厘米,宽1.5~3.5厘米,先端置钝或尖,基部箭形,全缘或有时呈波状;茎上部的叶较小,披针形,无柄抱茎;托叶鞘膜质,斜截形。花序圆锥状,顶生;花单性,雌雄异株;花被片6,椭圆形,成2轮;雄花内轮花被片长约3毫米,外轮花被片较小,直立,雄蕊6枚;雌花内轮花被片在果时增大,圆形,全缘,基部心形,外轮花被片较小,反折;柱头3,画笔状。瘦果椭圆形,有3棱,暗褐色,有光泽,果被圆形,伞缘。
分布几遍全国。
为水田、旱田中一类常见的杂草。生于山坡、路旁、荒地、沟边潮湿处。花期4-7月,果期8—10月。
凹头苋(Amaranthus lividus)别名:野苋菜、光苋菜、紫苋菜。一年生草本。高达10~30厘米,全株无毛;茎自基部分枝,平卧而上升;叶互生,具长柄,叶片卵形或菱状卵,顶端钝圆而有凹缺,叶柄比叶片稍短;花簇腋生于枝之上部,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,苞片干膜,花被片3,膜质;胞果卵形,略扁,略皱缩近平滑;种子倒卵形至圆形,黑褐色,有光泽。
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
为常见旱田杂草,多生于田间、路旁及村庄附近。
空心莲子菜(Altenanthera philoxeroides)别名:水花生、革命草、空心苋。多年生草本。茎基部匍匐,上部上升,或全株偃卧,着地或水面生根,中空,有分枝;叶对生,具柄,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,先端圆钝,有尖头,基部渐狭,全缘有睫毛;头状花序生于叶腋,具花梗,总花梗长1-4厘米,苞片、小苞片干膜质,宿存,花被片白色,雄蕊5,花丝基部和生成杯状,退化匕雄蕊顶端分裂成窄条。
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。为水田、旱田中常见的杂草。
牛筋草(Eleusine indica)别名:蟋蟀草。一年生草本。高达15-90厘米;茎秆丛生,斜升或倒卧,有的近直立;叶片条形,叶鞘扁,鞘口具毛,叶舌短;穗状花序2-7枚,呈指状排列在秆端,穗轴稍宽,小穗成双行密生在穗轴的一侧,有小花3-6个,颖和稃无芒,第一颖片较第二颖片短,第一外稃有3脉,具脊,脊[二粗糙,有小纤毛;颖果卵形,棕色至黑色,具明最的波皱纹。
遍布全国各地。为秋熟旱作物田危害较重的恶性,生于山坡林缘、田埂路边或荒野草丛中。 种子繁殖。5月出苗,易形成出苗高峰,于每年9月出现第二次出苗高峰。花果期6~10月。一般颖果于每年的7~10月成熟,随熟而落。种子经过冬季休眠而萌发。为玉米田危害较重的恶性杂草。
种子繁殖。5月出苗,易形成出苗高峰,于每年9月出现第二次出苗高峰。花果期6~10月。一般颖果于每年的7~10月成熟,随熟而落。种子经过冬季休眠而萌发。为玉米田危害较重的恶性杂草。
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封闭:二甲戊灵、乙草胺、异丙甲草胺;茎叶处理:玉米的3~5叶期,用烟嘧磺隆、莠去津、硝磺草酮、砜嘧磺隆、苯吡唑草酮等进行喷雾。
野艾蒿(狭叶艾)(Artemisia urnbrosa)多年生草本。高约100厘米;根状茎匍匐,具纤维状须根。茎直立,具条棱。茎下部叶花期枯萎;茎中部叶有柄,叶柄基部有2对托叶状小裂片,叶片1~2回羽状全裂,基部渐狭,裂片线状披针形,长达5厘米,宽2-4(或7)毫米,先端渐尖,表面绿色,疏被蛛丝状毛,具不明显腺点,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绵毛;茎上部叶3-5裂或全裂。头状花序狭筒形或狭筒状钟形,径l毫米,直立,多数密集,排列成狭圆锥花序;总苞片3~4层,覆瓦状排列,疏生蛛丝状毛,后渐无毛,外层广卵形,长2毫米,宽1.5毫米,内层长圆形,长3毫米,宽1.5毫米,边缘宽膜质;边花5-6,雌性,狭管状钻形,长1.5毫米,先端2齿裂,花柱分枝反曲,中央花5-6,两性,花冠管状钟形,长2.5,先端5齿裂,花柱分枝先端截形,有画笔状毛,花全结实;花托裸露。瘦果圆形,长1~1.2毫米,宽0.5毫米。
分布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。为旱田果园常见杂草,生于林缘、山坡,花期7-8月,果期9月。以根茎及种子繁殖,是发生量较大、危害较重的常见杂草。
在玉米播后苗前选用莠去津、乙草胺、异丙甲草胺进行土壤封闭处理,在玉米的3~5叶期选用烟嘧磺隆、莠去津、氯氟吡氧乙酸、辛酰溴苯腈、2,4-滴丁酯、2甲4氯异辛酯等进行茎叶处理,玉米的生长后期如有零星发生则及时进行人工拔除。
©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交通大学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数据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