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布地区: | 东北地区 | 华北地区 | 西北地区 | 华中地区 | 西南地区 | 华东地区 | 华南地区 | 国外 | |||||||||||||||
类型: | 病害 | 虫害 | 草害 | ||||||||||||||||||||
病害性质: | 侵染性病害 | 非侵染性病害 | |||||||||||||||||||||
病害性质: | 贮藏类 | 食叶类 | 刺吸式口器类 | 钻蛀类及穗期发生型 | 地下及苗期发生型 | ||||||||||||||||||
病害性质: | 萝藦科 | 酢浆草科 | 鸭跖草科 | 伞形科 | 桑科 | 石竹科 | 大戟科 | 十字花科 | 莎草科 | 禾本科 | 旋花科 | 车前科 | 茜草科 | 锦葵科 | 茄科 | 蔷薇科 | 菊科 | 马齿苋科 | 苋科 | 木贼科 | 蓼科 | 藜科 | 其他 |
危害器官: | 穗部 | 叶部 | 茎部 | 根部 | 系统性危害 |
在玉米上引起的叶斑病的芽孢杆菌主要有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,该菌在NA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,圆形隆起或扁平状,有时微皱;在幼龄培养时革兰氏染色呈阳性。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,菌体呈长直杆状,两端钝圆,单个或呈短链排列,鞭毛周生,芽胞椭圆形,中生或次端生。
芽孢杆菌在玉米叶片上的症状主要是褪绿斑点。
该病害在新疆有报道发生
玉米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 Pseudomonas syringae pv. syringae van Hall。
病斑初呈水浸状,暗绿色,后变乳白色至黄褐色,最后干枯变褐色,带有淡红色到褐色边缘,较大的病斑周围具黄色晕圈。一般情况下对生产影响不明显
玉米红叶病由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,BYDV引起。
大麦黄矮病毒主要危害麦类作物,也侵染玉米、谷子、糜子、高粱及多种禾本科杂草。该病毒由蚜虫以循回型持久性方式传播,传毒蚜虫主要有禾谷缢管蚜、麦二叉蚜、麦长管蚜、麦无网蚜和玉米蚜等。蚜虫不能终生传毒,也不能通过卵或胎生若蚜传至后代。在冬麦区,传毒蚜虫在夏玉米、自生麦苗或禾本科杂草上危害越夏,秋季迁回麦田危害。传毒蚜虫以若虫、成虫或卵在麦苗和杂草基部或根际越冬。翌年春季又继续危害和传毒。秋、春两季是黄矮病传播侵染的主要时期,春季更是主要流行时期。麦田发病重,传毒蚜虫密度高,玉米发病也加重。玉米品种间发病有差异,户单4号发病尤重。
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(MRDV)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。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,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,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。病毒粒体为球状。钝化温度为800C。20℃可存活37天。病毒借昆虫传播,主要传毒昆虫为灰飞虱,属持久性传毒。潜育期15—20天。还可侵染小麦(引起兰矮病)、燕麦、谷子、高粱、稗草等。
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,以苗期受害最重,5至6片叶即可显症,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,逐渐扩及整个叶片。病苗浓绿,叶片僵直,宽短而厚,心叶不能正常展开,病株生长迟缓、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,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叶片宽短僵直,叶色浓绿,节间粗短,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。叶背、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,有明显的粗糙感。至9至10叶期,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,上部节间短缩粗肿,顶部叶片簇生,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,多数不能抽穗结实,个别雄穗虽能抽出,但分枝极少,没有花粉。果穗畸型,花丝极少,植株严重矮化,雄穗退化,雌穗畸形,严重时不能结实。
我国北方,粗缩病毒在冬小麦及其它杂草寄主越冬。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。第二年玉米出土后,借传毒昆虫将病毒传染到玉米苗或高梁、谷子、杂草上,辗转传播为害。玉米5叶期以前易感病,10叶期以后抗性增强,即便受侵染发病也轻。玉米出苗至5口十期如果与传毒昆虫迁飞高峰相遇,发病严重,所以玉米播期和发病轻重关系密切,如河北省5月中旬播种的玉米,苗期正遇上第一代,灰飞虱成虫盛期,发病严重。田间管理粗放,杂草多,灰飞虱多,发病重。
品种抗性鉴定
品种名称 | 粗缩病 | 品种名称 | 粗缩病 | 品种名称 | 粗缩病 |
登海605 | HS | 华农866 | HS | SK567 | MR |
隆平206 | HS | 京品50 | HS | 必祥616 | S |
大丰30 | S | 龙生2号 | S | 登海6188 | HS |
联创808 | HS | 北青210 | MR | 东玉158 | S |
蠡玉16 | S | 巡天2008 | HR | 甘优661 | R |
裕丰303 | S | 中地88 | MR | 冠昇601 | HS |
登海618 | S | 梦玉908 | HS | 恒硕167 | S |
德单5号 | HS | 蠡玉6号 | HR | 衡玉321 | S |
中科11 | S | 鲁宁184 | S | 宏瑞2081 | HS |
苏玉29 | HS | 金博士658 | MR | 惠民157 | S |
蠡玉35 | S | 沃锋9号 | MR | 机玉110 | HS |
华农138 | HS | 君实9号 | MR | 冀玉3421 | S |
京农科728 | MR | 郑单988 | HS | 九粟907 | R |
农大372 | HS | 金玉698 | HR | 洰丰G136 | S |
农大108 | R | 苏玉23 | MR | 科试647 | HS |
隆平208 | HS | 丰乐21 | HS | 科腾918 | HS |
蠡玉86 | HS | 农华816 | HS | 良玉DF31 | HS |
宇玉30 | HS | 先玉1140 | HS | 鲁单888 | S |
中科玉505 | HS | 苏玉33 | HS | 孟玉338 | HS |
强盛369 | HS | 联创3号 | S | 明天517 | HS |
先玉047 | HS | 豫单606 | HS | 宁玉721 | HS |
滑玉168 | HS | 滑玉16 | HS | 濮玉18 | HS |
太玉339 | HS | 高玉2067 | S | 圣瑞565 | HS |
纪元128 | MR | 滑玉11 | S | 双惠87 | HS |
豫禾988 | HS | 石玉7号 | R | 硕育668 | HS |
秦龙14 | HS | 威玉17 | S | 太玉339 | HS |
金赛38 | HS | 怀玉23 | HS | 万盛103 | S |
源育66 | MR | YF3240 | R | 伟育618 | HS |
华皖267 | S | 金诚12 | HS | 沃玉3号 | M |
陕科6号 | HS | 秀青835 | HS | 五谷563 | M |
怀玉208 | HS | 豫单9953 | HS | 先玉1650 | HS |
江玉877 | HS | C1212 | R | 先玉1656 | HS |
圣瑞999 | HS | C6361 | S | 翔玉218 | HS |
迪卡653 | HS | 丰德存玉10号 | HS | 翔玉998 | HS |
济单7号 | HS | 奥玉503 | MR | 新单68 | HS |
石玉9号 | HS | 百玉5875 | HS | 宇慧369 | HS |
全玉1233 | MR | 北青340 | HS | 裕丰512 | S |
太玉511 | S | 必祥617 | HS | 源育157 | HS |
先玉045 | HS | 创玉102 | HS | 兆育107 | HS |
金海13号 | HS | 滑玉127 | HS | 兆育261 | HS |
黎乐66 | HS | 机玉12 | HS | 正弘658 | S |
晋单52 | S | 金北209 | HS | 郑单2265 | HS |
伟科966 | HS | 金诚6 | HS | 众玉88 | S |
齐单1号 | HS | 科玉188 | HS | 纵横618 | S |
泛玉298 | HS | 农华208 | HS | 郁青358 | HS |
瑞华968 | HS | 晟玉18 | HS | C1210 | HS |
巡天1102 | S | 苏玉44 | HS | ND376 | HS |
益丰29 | S | 万盛69 | HS | 东单2184 | HS |
洛单248 | HS | 伟育2号 | HS | 富育1512 | HS |
太育1号 | MR | 先玉1140 | HS | 九玉Y02 | HS |
洛单6号 | S | 新单61 | HS | 浚单509 | S |
大成168 | HS | 秀青829 | HS | 齐单109 | HS |
京科220 | S | 院玉66 | HS | 硕秋518 | S |
新科891 | HS | 永优1573 | S | 郑原玉8 | S |
©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交通大学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数据库